色偏,简单来说,是指实际颜色与预期或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原料、生产工艺、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品颜色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度,还可能降低其市场接受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
为了准确检测和评估色偏,色差仪作为一种精密的颜色测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色差仪能够量化样品色与标准色之间的差异,提供客观的色偏数据,为生产过程中的颜色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CIE制定了一系列颜色测量和评估的标准,包括颜色空间、照明条件、观察角度等方面的规定。这些标准为色差仪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基准。
行业标准:不同行业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了相应的颜色测量和评估标准。例如,纺织行业常用的有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涂料行业则常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
企业内部标准:一些大型企业或品牌会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更为严格或特定的颜色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作为企业内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在测量标准色和样品色时,在Lab数据后面,会有颜色偏向提示“稍白少黑”、“偏绿缺红”、“稍黄少蓝”; 有时会出现“偏黑缺白”等,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在色差计算时,Lab每个维度均会有个差值,分别为ΔL,Δa,Δb; 当差值小于0.2均为正常,0.2到4之间为“稍”“少”,大于4为“偏”“缺”。
详细提示如下表所示:
色差值数值范围 | <-4 | -4~-0.2 | -0.2~0.2 | 0.2~4.0 | >4.0 |
ΔL | 偏黑缺白 | 稍黑少白 | 正常 | 稍白少黑 | 偏白缺黑 |
Δa | 偏绿缺红 | 稍绿少红 | 正常 | 稍红少绿 | 偏红缺绿 |
Δb | 偏蓝缺黄 | 稍蓝少黄 | 正常 | 稍黄少蓝 | 偏黄缺绿 |
根据刚才的颜色偏向提示,我们可以知道两个颜色的详细偏向。这时有朋友就会发现,明明我的是红色,为什么还会提示少绿呢?
如上图,我们拿了一个RAL色卡,选两个颜色做演示,选两个较为相近的颜色作为标准色和样品色,这个明明没有绿色的,为什么会提示“偏红少绿”呢?回到我们的Lab颜色图上,将我们这两个点位置做一个大概的标注;
从图上看到,我们可以看到,“稍红少绿”是指Lab颜色空间的三维坐标中,样品色相对于标准色在a*(红绿通道)这个维度上,更偏向红色(a)这个方向,并不是代表需要添加或减少什么颜色。同样道理,b*(黄蓝通道)及L*(黑白通道)这两个维度上也是一样。
简单举个例子,就好像在两个人,A在深圳,B在东莞,B相对于A偏北; 但并不代表B在中国北方的城市。
不能用来调色!根据上述描述,我们了解到,Lab是一种与设备无差的颜色空间,与我们实际应用中的颜色空间可能会有不同。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印刷行业,采用的CMYK色彩空间,对应的四色为青、品、黄、黑;和色差对比中的Lab颜色空间的黑白、红绿、黄蓝通道颜色不一样,这个Lab的颜色偏向提示可以为调色提供一个方向,具体怎么调色还是根据经验进行了。
实时监测与反馈:通过在生产线上安装色差仪,可以实时监测产品颜色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生产人员。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颜色问题,避免大批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建立标准数据库:将标准颜色数据存储在色差仪中,方便生产人员随时调用和比对。这有助于保持产品颜色的一致性,并简化颜色管理过程。
设定容差范围: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设定合理的色偏容差范围。当产品颜色超出这个范围时,色差仪会发出警报或提示,以便生产人员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分析色差仪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导致色偏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地优化生产工艺。这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色偏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色差仪在色偏检测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遵循相关标准和使用有效的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颜色,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