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博物总馆文保部的 “文物医院” 里,一场让纸质文物重焕华彩的修复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当文物穿越时光来到我们面前时,常常带着焦黄、脆化的病态,而这正是文物酸性较大的体现。为了让这些珍贵的纸质文物长久保存,文物保护工作者们运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其中色差仪在修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物修复讲究 “望闻问切”。工作人员首先会采集文物的基本信息,拍照记录原件残损形态,而色差仪则在检测文物色差度方面大显身手。通过色差仪的精准测量,能够准确把握文物的颜色变化情况,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不同文物纸张种类、纸张纤维性质,团队对文物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在确定科学脱酸保护方法时,色差仪也能辅助判断文物的酸化程度与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例如,文物酸性较大时往往会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变化,色差仪的检测数据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脱酸方案。
在为文物进行脱酸处理后,文物修复师们开始为其 “动手术”。选择修补纸张时,色差仪同样不可或缺。如果文物保存良好,修复师们会通过测量文物的厚度、色度、帘纹等指标选择补纸。色差仪能够精确测量文物的色度,确保所选补纸在颜色上与文物尽可能匹配,从而使修复后的文物在外观上更加自然和谐。
文物修补后,为了确定修复质量,团队开展相关理化性能数据的对比和跟踪监测。色差仪再次发挥作用,检测文物的白度等性能变化数值。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的色差数据,可以科学评判纸张保护修复的实际效果,确保文物不仅恢复了完整性,更恢复了真实的美感与质感。
在南京市博物总馆文保部,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凭借着专业的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让那些发霉、残缺、破损的古文书、古文献、古书画得以延年益寿、重焕华彩。色差仪作为其中的重要工具,为纸质文物的修复之路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