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使用方法 测量案例 常见问题

pecolor配色软件色卡调色

配色工艺实践:从配方生成到色差控制的完整流程解析

一、现代配色系统的技术基础

在工业制造领域,电脑配色系统已形成由分光测色仪+智能算法+数据库管理构成的完整技术链(图1)。以PeColor系统为例,其通过分光测色仪(如TS7700)将颜色转化为反射率曲线,结合客户自建的色浆数据库,运用光谱匹配算法生成31组候选配方。这种技术突破传统人工经验配色模式,使配色精度提升80%以上,特别在涂料、塑料等行业实现配方成本优化15%-30%。


image.png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详解(以涂料为例)

阶段1:前处理与配方生成

操作人员使用分光测色仪扫描标准色板,获取目标色的Lab值及光谱反射率。系统自动调用预存的颜料K/S值曲线,通过三刺激值匹配算法,0.8秒内生成10组候选配方(图2)。用户可根据成本、环保指标等维度筛选,例如优先选择ΔE<0.6且原料成本最低的方案。


阶段2:精准配料与混合

按选定配方执行0.01g精度的电子秤量,采用双行星搅拌机以3000rpm×5min的标准参数混合物料。此阶段需特别注意温湿度控制(建议23±2℃,RH50%±5%),避免溶剂挥发导致的粘度波动影响喷涂效果。

image.png

阶段3:喷涂成型与固化

使用HVLP喷枪进行50-100μm膜厚涂布,经60℃热风循环烘干系统处理30分钟。该工艺参数可确保涂膜表干时间≤15min,实干时间≤4h,显著优于自然干燥的色相稳定性。

image.png

三、质量控制系统

色差检测环节采用分光测色仪进行ΔE值判定(图3)。本次实测ΔE=0.55,处于国际通行的0.5-1.0可接受区间,对应视觉感知为"微小到中等差异"。检测数据同步上传至MES系统,当ΔE>1.0时自动触发配方修正模块,通过迭代计算可在2次修正内将色差降至0.3以下。

image.png

image.png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Diligent_and_lucky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