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在汽车及配件喷漆的应用是很广泛和频繁的,如果我们不去注意这些细节,很可能带来很多我们无法预估的损失,色差仪可以有效测量汽车配件及喷漆色差,管控汽车外观品质。
色差是影响汽车外观的重要因素,降低车身色差越来越引起制造商的关注,那么色差测量和控制成为研究重点。
汽车色差是汽车生产部门通常会遇到的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控制的问题,随着保险杠、门把手、后视镜、油箱盖等装饰件大量使用,要求车身与塑料件颜色无偏差,对整车色差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车身的油漆色差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即使有便携式精密色差仪和色彩管理系统的配合这种复杂性也不会完全被平常化,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利用汽车色差仪多测...目前轿车厂大都采用仪器与目视相结合的测量方法控制色差。惯用法:先制定标准颜色样板,要求完成车各搭接部品颜色无论是目测,还是仪器测量都要与标准板接近。色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像色漆材料、喷涂工艺、喷涂设备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色差仪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主要在于面漆上,汽车面漆有很多种种类,主要分为三类:普通漆、金属漆和珠光漆。普通漆是由树脂、颜料和添加剂合成的,金属漆会添加一些铝粉之类的金属粉末,珠光漆则是添加了云母粒。这些面漆都带有不同的颜色,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色泽变化,因此,能检验不同颜色的色差仪自然能派上大用场。
对于珠光色来说,15°、25°为近镜面反射角,其镜面反射色主要受金属片或珠光粉颜料的定向排列影响。45°为直视角,是目视样板的最佳角度,受铝粉、珠光粉排列与着色颜料的双重影响。75°和 110°为侧视角,受着色颜料影响最大。
从单色珠光漆的角度来看,对单色漆色差影响最明显的是油漆的膜厚。相对有铝粉的金属漆来说,遮盖率相对较差,深色由于颜料的透光率较低,遮盖力尚可,而对于白色、黄色这种浅色,通常正常施工条件下的色漆膜厚并不能达到黑白格意义上的完全遮盖,这时使用何种颜色的中涂以及漆膜的厚度控制对色差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
检测珠光漆时要采用多角度分光色差仪数据才准确,一般多角度分光色差仪从15°、25°、45°、75°和 110°接收反射光线,确保所有入射光都被反射回仪器内部,经光电分析处理最终以数值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汽车内饰的特点是,对于观察者来说,其折射光主要是漫反射,尤其是前挡风玻璃周围的部件对光泽度的控制要求特别高。例如,仪表板的光泽度有相应的设计要求。如果仪表板表面光泽度过高,会在挡风玻璃上产生眩光和反射,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同时,过多的镜面光源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容易造成驾驶员疲劳,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对于这类零件,从每个角度观察的颜色没有明显差异。当然,如果零件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光泽或表面纹理,仍然会影响视觉对颜色的分析,并且视觉颜色的感觉存在差异。1931年CIE积分球光学几何所需的定义和推荐的彩色测量仪器适用于这种漫反射部分。
内部部件多为注塑件、皮革和织物。这些部件主要是漫反射。以注塑件为例,其工艺特点导致其光泽度不稳定。例如,注塑模具使用频率的提高以及注塑剂和脱膜剂等工艺添加剂的存在都有助于提高零件的光泽度。更重要的是图纸设计要求,在模具生产中已经考虑了其光泽度。
颜色判断时,SCI在模式下,工程师可以确定其材料的真实颜色,SCE在模式下,获得的颜色数据与视觉感官一致;在这种双重模式下,即使客户给出了没有纹理的标准色板,也可以要求制造商进行颜色匹配。当制造商提供纹理产品并与客户确定颜色时,它也可以通过SCI准确实现客观色彩的模式;另一方面,当SCI在模式下的颜色数据与标准非常一致的前提下,如果客户的视觉判断颜色不同,需要重新调整标准,也可以通过SCE确定配色方向,进而与客户达成最终的配色标准,降低配色难度,提高配色效率。
此外,应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颜色实现。理论上,主色调板应采用相应材料的基材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由于材料不同,对光的吸收也不同。具体差异需要数据验证!
测量案例:
汽车内饰天花板ABS测量真空吸塑件的颜色光泽度;
黄色1.黄色2是同一块含有线条的塑料板,由于加热吸塑后拉伸量不同,导致线条深度、光泽度不同,视觉效果:2比1偏黄。“差异(黄1-黄2)”数据显示,两者SPIN模式下的Lab值相当,而SPEX模式下的数据差异与视觉感觉一致。
2.汽车内饰门板下部PP注塑品颜色光泽度测量;
黑1.黑2是同一部分的正反面(黑1:背面无纹路;黑2:前面有纹路),视觉效果:1比2黑,2比1黄;从“差异(黑1-黑2)”数据看,两者SPIN值相当,表示SPIN消除了大部分线条的影响,并进行了测量“真实”颜色,而SPEX值与视觉效果一致,即测得的是表面感觉;
注解:
a.以上照片为手机拍摄,照片颜色与实际目视部分的颜色会有偏差,实物颜色以上述目视描述为准;
b.以上数据由X-Rite公司Ci64UV通过测量模型,可以同时获得60个模型°相对光泽度数据。
总结:基于市场需求的开发设计SCI/SCE积分球结构的色差仪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因为它精确测量了不同光泽的漫反射部分的真实颜色和感官颜色。这种直接高效的数字色彩管理系统,无论是设计端还是质控端,都受到工程师的青睐;